6月3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毓智教授应邀在文博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汉字、汉语与中华文明》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院长张同利主持,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师生及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两百余人现场聆听。
张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石毓智教授,并对石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石教授指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身份认证。一个民族最大的文化自信,对自己语言的自信。汉语自甲骨文至今已有3300余年的完整文献记录史,这是6700余种人类语言中历史最悠久的,这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最大文化遗产。三千余年汉语的演化史,是探索人类认知的最大自然实验室,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价值。中华民族所创立的汉字系统,是迄今仍在使用的三大自源系书写系统之一,是高于“四大发明”的第一发明,因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都是文字创立后所直接带来的衍生品。汉语选择汉字这种书写系统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汉语的音节、词汇和语法决定的。石教授还用充分的历史证据说明,两千多年前的汉语为何跟今日英语的语法系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纠正了东西方人长期以来对汉语的诸多误解和曲解。
讲座最后,石教授与现场听众展开互动,深入细致地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家纷纷表示,石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启人深思,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母语观,才能培养民族复兴的心理素质,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走向更大的辉煌。
石毓智,河南洛阳人。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为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语言与文学的关系等。业已出版的图书有30余种,其代表著作有《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10)、《语法系统的复杂性》(商务印书馆,2024)、《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合著)、《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汉英认知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合作)、《汉语语法演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汉语语法长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21)、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John Benji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ramma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语文》等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在Linguistics、Language Sciences等英文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10余篇。